下葬的仪式是什么?
1. 下葬仪式体现了人们对灵魂的敬畏,汉族普遍采用土葬方式。选择墓地是葬礼中的首要任务,应选择地势开阔丧葬仪式、环境优美的地方,以使死者安息,庇佑子孙。
2. 丧葬礼俗被称为“白事”,从老人去世的那一刻起,丧礼仪式便开始。在关中农村,过去人死后,亲人会嚎啕大哭,手持瓦盆和纸钱,在门外烧纸,这称为“送终”。之后,将瓦盆拿回,放在死者脚前,称为“孝盆”。在入殓仪式中,会为死者剃头、洗身、穿寿衣,并在舌头下压一小硬币,最后放入棺材。入殓后,在家搭建灵棚,家属守灵。出殡前一天晚上,家属会请自乐班演唱秦腔或木偶戏,亲友送的挽帐会悬挂在灵堂上。
3. 出殡当天,由阴阳先生主持,伴随着悲壮的唢呐声和哭声,24人抬着棺木前行。棺木周围是女孝子,手把棺木放声唱哭。到达坟地后,棺材绕坟三周,然后放在墓前,家属施礼送入墓穴。之后填土起坟冢,丧礼结束。
4. 由于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不同,形成了许多不同的下葬风俗仪式。这些仪式非常讲究和繁琐,如抬灵柩的人称为“八仙”,挖好棺材洞穴称为“打穴”。在打穴前要祭祀开山,孝子要烧香点烛行开山礼。有的地方要请地仙,还要画太岁,开山时避开太岁的方向,以免带来祸害。
5. 下葬前,死者的儿子要把用五谷杂粮编成的五谷囤放在墓穴里,上面盖着一张小烙饼。在墓穴里还要放一个陶瓷罐,罐子上面放一盏豆油灯,称为长明灯。随着科技进步,人们研发出了一种可以直接放在墓碑两边的太阳能墓地长明灯。
6. 汉族丧葬传统讲究重殓厚葬,并夹杂着许多迷信习俗。殓,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。人初死入殓前要给死者招魂、沐浴。殓分小殓和大殓两步。小殓是给尸体裹衣衾,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。殡,就是入殓后停柩于殡宫,殡期长短不一。葬,就是掩埋死者遗体,即棺木入土。旧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风水、择坟地,谓“择吉地”。
7. 墓地要选在地势宽广,山清水秀的地方。在“风水宝地”的基础上,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下葬时,要预测大吉大利的日子,下葬时注意不要弄脏坟窝;如果合葬,需要根据父母的八字结合坟地的朝向、方位;无论是迁坟还是新造坟,挖土动工或者下葬时,一定要根据八字结合坟地的朝向和方位选择一个吉日吉时;陪葬品的放置,千万要注意,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乱放,以免带来不利影响;如果能够用念经、撒五谷等方法,更有利于亡者早日往生,对后人也有好处;各地方有各地方的风俗习惯,下葬也要尊重当地的风俗,要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来进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