丧葬流程,大殓一般包括哪些步骤?

殡葬资讯 0 3

灵堂停尸三至五天,择吉时(一般为涨潮时)大殓,又称“入木”、“入殓”、“落材”。孝子孝孙及嫡系子侄均跪在棺木四周。棺内底部铺一层石灰,上盖一棉被,两头分置“元宝枕”,供尸体搁脚。两侧放死者生前喜爱之物,然后依次盖“重被”。最先盖的为孝子孝孙所送,俗称“子孙被”,然后大声报葬物清单,叫做“报衣单”。报毕,将衣单焚烧,装入纸袋,放进死者口袋。盖棺前,由长子站在屋檐下,大声问道丧葬流程:“阿爸病好了勿?”众人齐答:“好了。”要连问三声,然后钉棺梢。此时,孝子孝孙及至亲跪拜,放声恸哭,告别遗体。

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求重殓厚葬丧葬流程,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风俗。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,葬礼隆重,分殓、殡、葬3个阶段进行。殓,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。人初死入殓前要给死者招魂、沐浴。殓分小殓和大殓两步。小殓是给尸体裹衣衾,1般用布帛,富庶人家用丝绸,有的皇族用玉衣。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。棺材称“寿材”,男棺刻有“寿”字,女棺刻有“福”字,有的则刻以“福禄寿”3字的合写体。小殓时还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,富庶人家含璧、珠等,皇族含玉,近代则含1银元,均称之为“饭含”。大殓时常常随殓1些物品,1般人有衣、被及平常用品等物,富庶人家及皇族随葬物品繁多且贵重。殡,就是入殓后停柩于殡宫,殡期长短不1,少则3日,多则30天,主要由奔丧者而定。古代多停棺3个月而葬,最多达7个月。汉族传统风俗,父母死亡,儿女必奔丧,否则为不孝。而亲朋好友将来哀悼祭奠死者,称之为“吊丧”或“吊唁”。奔丧者均要丧服。古代汉族丧服分斩衰、齐衰、大功、小功、织麻5种,称为“5服”,用粗、细不同的夏布制成,按亲疏关系不同而穿不同的丧服,称为“披麻带孝”。近代多用白布做丧服。现代城市1般兴胸佩白花,臂戴黑纱。葬,就是掩埋死者遗体,即棺木入土。旧俗入葬前常常要看风水、择坟地,谓“择吉地”。送葬又叫出殡。送葬时,古代汉族1般是“孝子”在前执绋,挽柩者唱挽歌。挽歌到近、现代演化为哀乐。亲朋好友写挽词或挽联送葬,到近、现代又演化成送花圈,花圈上写挽联。

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: